巾帼风采绽芳华|山东航空学院优秀女教职工风采展播(二)

发布者:张群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新时代女性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榜样力量,充分展现我校女教职工在教育、科研、管理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巾帼风采。校工会(妇委会)特别策划推出“巾帼风采绽芳华”——山东航空学院优秀女教职工风采展播活动。通过全景式呈现学校女教职工在立德树人主阵地、科研攻关最前沿、管理服务第一线、社会服务大舞台上的卓越贡献与动人风采,展现新时代“她力量”在奋力开创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中谱写的动人乐章,以先进典型激励全校师生见贤思齐、踔厉奋发,共同谱写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光虽微而求致远 力虽弱但尽献之

程巍,三级教授,无党派人士,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山东省第十二、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滨州市妇女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省妇女理论研究会会员,滨州市家庭教育智库成员,滨州市“德润滨州”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宣讲团成员,山东航空学院第一届本科教学督导,首届师德宣讲团成员。

三十三载执教路,始终扎根教学一线。主讲的《心理学》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普通二本无硕士点的情况下,率先参照硕士培养模式,高起点培养学生,于2014年9月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读书小组。11年如一日完全义务,截止2025年3月,累计组织215次学术活动,活动时长超500小时,培育出29场“倾听各行各业百味人生”“博士面对面”特色活动,邀请32位校内外专家,为学生搭建课堂之外的教育平台。2022年东营考察期间,带领学生深入油田科研重地、黄河文化腹地,将课堂延伸至胜利油田岩芯库、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将论文写在母亲河畔。用“学术共同体”构建育人新模式,以“行走的课堂”重塑教育新形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先后被闪电新闻、山东教育、多个公众号等媒体报道。

在教书育人的路上继续努力做眼中有光芒,心中有戒尺,灵魂有香气的师者,光虽微而求致远力虽弱但尽献之。

静心教学 潜心育人

贾冬梅,山东航空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首届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化工原理》课程负责人,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负责人,山东省工业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获滨州市“巾帼建功”标兵、滨州学院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等多项称号。

她坚守教育一线二十余年,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用真诚和热情守护学生成长成才。她以学生为中心,紧跟新工科建设步伐,注重教学研究,开展教学设计创新,强化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她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校就能接触行业前沿与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坚定学生实业强国的信念和责任担当,以工程案例为载体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

她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耐心和平常心,围绕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不遗余力地开展科研工作。她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她在吸附、结晶、高级氧化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化工专业实验的多个综合类实验项目,并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倾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文献研读到到结果分析,她一步步耐心指导。指导了50多名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化工学科竞赛中获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创新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冰壶久贮三春雨 铁砚新磨九畹香

武书敬,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中心负责人。

牢记初心使命,聚焦学生成才,做好引路人。她坚守初心,扎根课堂,立德树人,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承担《高级英语》等核心课程教学,指导4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申报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英语)建设点,建成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其中1门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所负责并主讲的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等多项奖项,连续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专业认证期间,勇挑重担,担任英语专业负责人,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保障了专业认证的顺利通过。

专注科研,提升自我,当好带头人。在美国知名大学访学一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2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负责人,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和学科建设,培育博士及学科骨干9人;同心协力,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科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科研标兵)、科研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研以致用,服务创新,永做担当人。她参与对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2022年她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人员;2023年,作为首席专家,承担了山东省英语学科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倾情奉献,创新性地完成了各项服务任务,凸显了学校和学院特色,提升了学校和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教途笃志倾全力 学路领航注满心

贾荣丛,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能手、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笃志育人,深耕教学一线。贾荣丛老师自2007年踏上教学岗位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先后主持山东省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课程负责人,《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获批山东省课程联盟在线课程、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智慧课程。作为团队负责人,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上,贾老师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她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领航学路,助力学生成长。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学生的成长之路领航掌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和科技创新项目,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在机器人比赛、智能车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级20余项。

贾荣丛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她用智慧和汗水,为学生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潜心育人十七载 探秘生态万里间

一份热爱,一份坚持。工作十七载,她始终怀着“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才”的热情与理想,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致力生态环境教科研。数年如一日,在其工作和研究的领域里务实奉献、辛勤耕耘。她就是生态环境学部副教授、研究生秘书赵西梅。

缘于热爱,择一业,守一心,倾心育人,暖心相伴,矢志不渝。她致力于教学创新与改革,不断将“学-做-研”融入学生“思-创-优”过程。承担5门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专业实习30余次。从指导本科生考研到学科竞赛,从研究生入学到过程培养,她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学生的标杆,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做学生学术的领路人、成长的知心人,指引学生努力前行。一份用心,一份收获。近年来,承担各级教学项目5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案例1项,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1门,指导国家级、省级学生竞赛获奖多项,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评价连年“优秀”,她指导的学生考研率近100%,被学生称为考研路上最闪耀的明灯。

始于初心,寻草木,问盐碱,踏野研植,锲而不舍,奋楫不止。围绕黄河战略、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她扎根黄河三角洲,致力盐碱地与植物多样性研究。与盐碱地和生态环境打交道,田间地头、湿地泥沼是常去的地,泥尘满身、披星戴月、蚊虫环绕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如何利用好黄河三角洲这片盐碱地,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从野外调查取样到样品处理分析,从田间数据到标本制作,她和团队不分寒冬与酷暑,用脚步丈量自然,探秘生态万里间,感受生态自然美、享受甘于寂寞和挫折后的灵感与成果。近年来,她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2项、政府、企业委托项目9项,其中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项目科研经费120.68万元,提交植物信息数据库几十万条,上交标本近千份,服务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获滨州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校“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科研标兵)”等荣誉。

工作中,她积极肯干,能担当、会协作、敢冲阵。被单位的兄弟姐妹们亲切地称为“生活小灵通”,与姐妹们精诚团结获批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做一名教师,她很知足;做一名生态人,她很开心。未来,她将继续铸魂育人担使命,敢做生态保护主力军,为校为国展担当。

一腔热血浇苗圃 满园桃李沐春风

白花丽,中共党员,山东航空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获得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教学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科研能手)、教书育人楷模、三八红旗手、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从教近20年来,始终立足本职、坚守信念、积极履职、乐于奉献。教学方面,热爱教学、一丝不苟,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的完成学校交给的每项任务。主要承担《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连续五年教学质量评价优秀、年度考核优秀。教科研方面,勤于科研,勇于创新,先后主持教育部教科研项目2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教科研成果都与语文学科教学工作高度相关,并重视教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其它工作方面,在积极工作、踏实负责,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组织团队成员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和省一流本科专业;关爱学生、热情服务,积极担任班主任、学业导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等,对待学生有爱心,教育学生有诚心,指导学生有耐心。正是因为她持之以恒地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不懈追求,真正实现了教育理想与学术追求的双向赋能,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持续创新,这才使得她能够逐一将心中的梦想化为现实,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典型范本。

倾心学圃育桃李 矢志笃行展新彩

王颖,副教授,体育学院专任教师,体育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自2003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她便以赤诚之心坚守在体育教学一线,将立德树人作为矢志不渝的使命。

在教学领域,她不仅承担多门舞蹈学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还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学生斩获5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本人也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教学之余,她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工作,发表5篇教学论文,主持2项校级教研项目。

在科研领域,她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多项高级别科研项目,于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篇论文,外文论文2篇,省级期刊12篇,两次荣获滨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她利用工作之余,秉持终身学习理念,锐意进取,不断拓展自身专业领域,延伸知识边界。获得了健美操、健身操舞、街舞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领域证书,并以坚定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获得博士学位。在校外担任山东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毕业;在校内身兼数职,担任体育学院女工委员、党支部书记等,助力校内外多项大型活动、开幕式的编排指导工作,多次荣获校“三八红旗手”“妇女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未来,她会继续怀揣对教育的热忱,砥砺前行,续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育德启智绽芳华 担当作为谱新章

崔艳青,中共党员,副教授。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三支部书记。她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勤勉尽责,以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彰显新时代女性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与风采。

她兴校践行,在学校更名的历史时刻,热忱投入,几易其稿,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完成涵盖办学理念、精神传承、发展愿景的校徽设计提案三版,最终设计方案以较高的得票率,成为学校法定标识。后续主持完成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成功构建包括标准字库、色彩体系、应用规范在内的完整VI系统,为学校品牌形象提升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在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标识设计征集活动中,凭借对学校文脉的深刻解读与创新表达,设计校庆标识方案经网络公开投票,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校庆官方标识。

她专注教学,主讲六门专业课程,年均工作量600余学时,教学质量评价连年优秀。她积极推进教学创新与课程思政,注重采取“课内外联动+学践融合+课赛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学校重点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等级奖10余项、省级等级奖60余项,连续六年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她积极投身教科研,主持并参与省级教科研项目五项,参与课程建设项目《红色影视鉴赏》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除此之外,她积极参与学院专业认证、硕士点授权以及学院服务地方等相关工作,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精神踊跃投身高校教育和学校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