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四有好老师 助力学生圆梦成才

发布者:张燕飞发布时间:2016-10-13浏览次数:224

争当四有好老师  助力学生圆梦成才

机关第一分会  闫倩倩

(滨州学院2016年青年教师师德征文比赛二等奖)

 

习主席在北师大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好老师有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日常工作中,以高尚的师德情操,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诠释“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德风范,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受学生尊敬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这首久唱不衰的《长征组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和无私付出。现如今,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崇高,才能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古有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近代有革命先驱李大钊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文人墨客的革命担当。当前,作为广大高校教师而言,只有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始终使自己自觉坚定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做教育的践行者,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高尚师德的真谛。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师之道,首在师德。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的人格力量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由此可见,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作用,不仅包括其学识认知,更重要的是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追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自觉把师德体现在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上,真心真诚地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筑牢思想基础,提升人格品质,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人格标杆和道德典范,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和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唐代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我们作教师的,既要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又要传授其知识技能。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培养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速的信息化时代,更要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主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深化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浩瀚的知识海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不竭之源,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关爱之心,更要有滋润学生心灵的关怀之情。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投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之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田,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要立足本职,牢记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升业务水平,融入教育教学,潜心学术研究,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争做称职的大学教师,为学校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